新闻中心

厌氧颗粒污泥应当怎么保存效果才更好?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0)

  厌氧颗粒污泥应当怎么保存效果才更好?

  培养厌氧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通常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傍边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为了可以顺畅培养出颗粒污泥,关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增加N与P。而关于那些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增加碳源(如葡萄糖等)。有专家研讨标明,不增加碳源,颗粒污泥的构成对比困难。可见,恰当比例的碳源对促进颗粒污泥构成是必要的。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是依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意图,不一样的微生物生长也需要不一样的温度规模。

  温度略微有几度的区别,就可能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形成不平衡。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是很主要。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都有过成功的经验。通常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对比短,但因为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此致使其应用上受一定的约束;中温通常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恰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讨较少,但有文献报导在运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向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因此低温培养颗粒污泥将是往后的研讨的要点之一。

  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习惯规模,而产甲烷菌则对pH值的改变灵敏,其最适pH值规模是6.8-7.2。如果反应器内的pH值超越这个规模。则会致使产甲烷菌遭到按捺,并呈现酸堆集,进而使全部反应器酸化。因此,反应器内pH值规模应控制在产甲烷菌最适的规模内。因为不一样性质的废水有不一样的pH值,为了确保反应器内pH值的安稳,避免酸堆集而产生的对产甲烷菌的按捺,可采用向废水中增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返回列表